第一百七十九章 布局京城(1/2)
读完了越王的书信,李翊不禁掩卷叹息。
这个生不逢时的越王啊,自己虽然与他未曾谋面,但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情绪却跃然纸上,给了自己很大的感受和触动。
李翊看过很多王朝传记,像这样心系朝廷和百姓的皇族子弟,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他身为刘岩的第五子,在这个传长不传幼的封建时代,毕竟离皇位相差太远。
但话又说回来,若是这样的人能够继承大统,无论于国于民,都不啻是一大幸事。
虽然越王生性柔弱没有野心,但是要他做一个守成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想到这里,李翊立志扶保越王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
放下越王的书信,李翊打开了李翩的来信。
李翩在来信中,详细的向李翊报告了朝廷内,以及京城里发生的一些大事,甚至连中原各国最近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确切的消息。
看来李翩这一次是上了心、动了脑子了。虽然他还不知道朝廷已经批准了李翊奏章的事,这也是他的职位太低微所致。
但是其他方面的情况,事无巨细都交代的很明白,让李翊对朝廷内外的动向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却是越王这个王爷身份的人所做不到的。
李翩通报的具体消息有,赵损升任中书令、同平章事后,钟允章深受其赏识,从通事舍人晋为正五品的起居舍人,平时在中书省办事,有时候随侍在皇上身边,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及早获悉。
而且据说钟允章和状元李翊关系紧密,有了这层关系,今后就对云南方面就更加有利了。
另外,中原的大唐皇帝李从珂,自继位后一直在努力削减各藩镇的实力,从而引起了各地方势力的不满。特别是无端猜忌其姐夫河东节度使、北面行营总管石敬瑭,准备采取措施削夺其兵权。
在强大的压力迫使下,石敬瑭被逼无奈竖起反旗,目前已经联结契丹,以奉送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到了五万如狼似虎的契丹兵,正准备发兵攻打洛阳。
看来正如史实一样,石敬瑭狗急跳墙,真的要割让燕云十六州了,李翊不由得暗自叹气。
如此一来,东北屏藩尽失,契丹人就可以长驱直入染指中原了。
虽然李翊也知道,契丹人这一次只不过是顺道劫掠洛阳而还,此后一百余年也没有真正的渡过黄河。
但是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却让契丹人,以及日后的辽国、金国、蒙古人,从此居高临下,随时可以牧马中原了。
还有一件事看起来影响颇大,波斯商人阿格罗敬献龙涎香五十斤、珍珠一百斛,另有波斯美女六人,大食商人撒阿多敬献各色玉石五千斤、七彩琉璃器皿一百对。
使得正在大建南熏殿等豪华宫舍、正缺少奇珍异宝的刘岩龙心大悦,二人均被赐予子爵的爵位,并敕建子爵府,准许其开设蕃坊,可以离岸贸易,一同大汉子民。
虽然此举又遭到朝中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但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又一次遭到刘岩的无视。
读完了李翩的书信中波斯、大食商人这段,李翊蓦然想到一个事情。
云南当地的物产,也有不少稀缺珍贵的土特产品,若是仅仅在云南附近流通销售的话,所得利润实在是有限,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若是能把云南当地特色产品打入京城这个繁华茂盛、交易活跃的大市场,所获收入岂不是要翻上几番。
况且,自己正要着手发展谍报力量,像林庆良的‘尚品轩’这样高档的酒楼,自古以来都是探听上层消息的不二场所。
如果能在京城里开个分号,再派上一些得力的人员,精心负责京城信息联络之事,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有利无害。
而且京中豪富众多,舍得花钱,银子吗?可不就哗哗的来了吗。
不过,这具体的人选问题,可选择的余地就太小了。
李翩年纪太小,人情世故不够练达,头脑还不够清楚,而且他身为朝廷内廷侍卫,做这种事还有诸多忌讳和不方便的地方。
而李翊需要的这个坐镇京城负责的人,不但要对京城内外情况了如指掌,而且要头脑灵活,思维缜密,关键的是一定和自己关系非常紧密才行。
否则,即使财源广进,日进斗金,要是个随时都能翻脸掀腚的主儿,那自己还忙乎个什么劲儿,设立这个机构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所以说,这件事还是需要林庆良亲自操持才是。
想到这里,李翊立刻提起笔来,先给越王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对他在朝中所作的努力,和游说知性和尚来滇住持表示感谢。
同时极力赞赏了越王的悲天悯人之心,劝他韬光养晦,不露锋芒的修身养性,千万不可强出头,去指摘秦王的过失。
如果一旦在皇帝面前露出些许不满的神情和言语,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使得刘岩认为,越王对于自己令秦王统帅三军的的做法非常不满,心怀激愤和妒忌,无形中就会使得皇上渐渐疏远、冷落越王,这可不是一件值得人们高兴地事情。
所以,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明哲保身才是第一要务。
千万不可贪图一时痛快和冲动,就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那样只会使得自己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不过,李翊也劝说越王,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在韬光养晦的同时,也要不动声色的去联络、招纳一些能人志士,只要动作不大,相信也不会引起秦王、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