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建之争(1/2)
李翊故意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其实这样说可是有道理的。
自从来到云南后,李翊就不止一次的听到下属官员抱怨,既抱怨云南的民生艰难,又有人认为朝廷不重视云南的存在。
据说朝中有些官员认为,云南乃是蛮荒不毛之地,既没有地利优势,赋税又不能自给,尚且还要不断的请求朝廷予以资助,对朝廷没有一丝一毫的贡献,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财政包袱。
而且云南离京城如此遥远,其战略地位实在是微不足道,为了国家大计着想,不如干脆撤销云南建制,退守广宁道来的划算。
这种声音在朝堂之上一直占据上风,连当时颇有见地的宰相赵光裔等人都大表赞成。
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众口一词,即使一直抱着大力开疆拓土精神的刘岩,也被他们说的有些动摇了。
在这个关键时候,自己若是再不阐明云南地位的重要性,再不拿出几样像样实在的东西给云南粉饰一番,这撤销建制的命令一下,可就是覆水难收了。
自己卷铺盖走人事小,云南今后就不复为汉土的危险性可就大了,即便沦为越南那样不受管辖的化外之地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李翊毫不保留的把云南的底牌亮了出来,目的当然是告诉邵、乐二人,云南虽然目前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像样的经济成就。
但是假以时日,通过开采铜矿等多措并举,广开财源,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
一味的哭穷反而会适得其反,云南如果财力自足,又能向朝廷不时供奉,朝廷又怎么会舍得放弃这块肥肉呢!
那邵廷涓听李翊如此说,也是略有同感。
他感叹道:“唉!其实我就是不说,润之也是清楚的很,这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这撤销云南建制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涨,陛下也差点被他们说动了。”
“你也是知道的,陛下热衷于开疆拓土,这些年我大汉领地一直在不断延伸,但那却仅限于岭南以北。”
“而云南这块地方,反而让他老人家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若是陛下最终下定了决心,云南真有可能会弃之如蔽履。”
“不过,也幸亏是把你放在这里镇守,否则随便换个人的话,云南很可能就已不属大汉所有了。”
“皇上爱屋及乌,把这云南交到你的手上,他也放心得很。这次你又立下平叛大功,多少抚慰了一下他老人家的丧子之痛。”
李翊一边陪着二位钦使步下检阅台,一边意态坚决的道:“下官已经找到了几名采矿、炼矿的能人,只要我们加快速度,提高产量,相信用不了几个月,这出炉的铜锭就会不断运到京城,定会让朝廷上下刮目相看。”
“只是现在还没有大量生产,还不能立刻见到良好效果,但是只要时间长了,这产量一上来,我们云南每年贡献给朝廷的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到时候,还请二位钦使能在陛下跟前多美言几句,只要给云南一年的时间,下官就能把这个地方彻底的变个模样。”
“到时候,云南就根本不再需要朝廷的援助了,而且我们云南地方还会对朝廷有所贡献。”
“若是这样几年下来,想来朝中就不会有这么激烈的撤建之声了吧?”
邵廷涓听李翊这么一说,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旁边的乐范忍不住了,他不无担心的插言道:“李大帅,要邵大人在皇上跟前说上几句倒是不难,但是,您所说的一年后,云南就不需要朝廷的援助之类的话,我看…我看…呵呵!还是不要对陛下说了。”
“若是限定时日,到时候却未能兑现,岂不是作茧自缚吗?”
“李大帅无须担心,咱家言语之上自有分寸就是了。”
靠!乐范这么说,简直就是蔑视云南,不相信我们的能力啊!
李翊正要再解释几句,邵廷涓却道:“润之啊!这入滇的川南灾民,不知道安置的怎么样了。来了两天了,我们是不是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情况,回去后,我也好对陛下有所交待啊!”
李翊见他故意岔开话题,知道他不愿自己坚持许下重诺,以便还有回环的余地。
所以只好借机道:“川南灾民大都安置在南盘江边两岸,路途不远。下官本来想请二位大人明天再去视察,既然时候尚早,那就直接前去就是了。”
在他们二人点头示意下,李翊立刻命人头前带路,一行人等穿过东城门,直奔南盘江边而去。
当大队人马到达南盘江西岸的时候,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了众人的眼帘。
李翊也是十几天没有到这里来了,没想到短短时间内这里又变了个模样。
根据先前制定的规划,这一片总共设置了五个村庄,所有人口加起来大概有三千人之多,分布在南盘江江西岸边的十几里范围之内。
靠近江边的地方已被开垦出了大量的耕地,已经初具阡陌纵横的模样,有人正在牵着牛开垦耕地,。
离岸数百米之外就是正在新建的村居,家家户户忙着上梁盖瓦,男女老少齐动手,正在建设着他们自己美好的家园。
现场还有不少官府的执事人等,或在民居周围规划指导,或在农田现场忙着丈量土地,分发农具,每个人都是专心致致的,好像没有察觉到这队人马的到来。
众人早早的下了马,李翊陪着邵廷涓和乐范,顺着新开垦的松软的田埂,向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