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猪圈变小楼(1/2)
“儿子,你准备回去住几天爸爸妈妈现在厂里比较忙,这几天都没空回去,你跟你爷爷说一下”李双柱对儿子李良说道。
“好的,我也就在爷爷家呆一两天就会回来”李良说道。
“怎么”王秀兰诧异道,“你不在乡下多呆几天吗”
“我明天回去是找二叔有点事情,今天小叔给我发了个电报,杨总后天就回到我们这里,我先回去把这个事情告诉一下二叔。
到时候等杨总来了,我会请杨总先去二叔承包的那座后山先参观参观一下二叔种植的那片油茶和猕猴桃”李良把这次回乡的目的说了出来。
“杨总这么快就来咱们禾康”李双柱问道,“难道他们在香港新创一家投资公司的事情已经弄好了吗”
“嗯,已经弄好了资金已经按照要求注入了那家新公司,所以杨总才会这么快就来咱们禾康考察呀”李良说道。
“那你是应该快回去和你二叔说一说,你爷爷这次跟我们一起去了羊城和鹏城,虽说了解杨总投资的事情,不过应该回去跟你二叔也说不清楚。这个事情还真得你自己回去亲自跟你二叔说”王秀兰说道。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李萌发话了“弟弟,明天我和你一起回去”
“姐姐,你明天有休假吗”李良问道。
印象中自己重生这一年多以来,虽然自己和姐姐各自都回去过爷爷家几次,不过好像两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一起回去过,其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各自分别回去的。
毕竟李萌在医院上班,休假的时间没有规律,不像李良这样学生基本上是每周周末固定的休息一天半的时间。
“是呀,明天刚好休息我就陪你一起回去看看现在正是农忙的季节,估计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他们都快忙坏了,我明天回去正好帮他们做一天饭”李萌说道。
“太好了”李良很高兴。
他自己一个人坐车回去简直太无聊了,如果路上有姐姐一起的话,那就太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李良的妈妈王秀兰就从家里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旁边的肉联门市部割了几条五花肉,又买了一些油盐酱油之类的调味品,装了满满一竹篮子,准备让女儿李萌和儿子李良今天带回去。
夏天天气热,她担心买好的肉路上耽搁了容易坏,又特地骑车去了一趟旺客来的总店,从陈春花那里要了一些碎冰,把这些碎冰用东西装好和肉密封在一起。
现在旺客来总店已经基本上不会自己制冰了,夏天店里的用冰都是从县里食品公司下属的雪糕厂里面购买。雪糕厂有一台功率很大的制冰机,夏天的时候,他们每天都会制作一批雪糕,顺便也会制作一些冰块,卖给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现在旺客来的两家店,只有张欣管理的一分店还是每天自己用硝石制冰。
王秀兰买完菜回来,李良和姐姐李萌就各自分别起床了。
李萌的房间里面自带了卫生间,她早上洗漱都是在她自己的卫生间里面解决。李良的房间没有卫生间,他在家里的公共卫生间里面刷了牙,洗了脸。
李良的新家离汽车站很近,出了家门左拐一公里的样子,就到了县里的汽车站。李良提着妈妈包好的一篮子的五花肉等食品,和姐姐一起走到了汽车站门口。
他看着汽车站外面一家支摆着几张桌子,卖着早点的早餐摊子对李萌说道“姐姐,我们就在这里吃点吧”
“行呀”
这是一个很小的早餐摊子,和李良原来老院子的巷子口的那个张姐开的早餐摊子大小类似。不过这家摊子由于摆在汽车站外面,生意明显好很多。
“阿姨,油条、肉包和豆浆,各来一份”李良把手里提着的篮子在一旁的空地上放好,对正在忙碌的阿姨说道。
“好咧”
现在就敢出来摆摊做生意的人家,要么是返程待业的知青,要么就是一些家里实在困难的人。一般的人脸皮比较薄,胆子比较小的话,是不敢出来摆摊的,要么怕人笑话,要么怕被割尾巴。
现在虽说改革开放几年了,但内地的商业氛围实在不太好。李良记得自己后世曾经看过福耀玻璃的老总说过曹先生曾经说过,他小时候家里穷,到了16岁的时候,年少的他开始冒着被扣上“投机和谐倒把”帽子的危险帮着父亲倒烟丝。到了1966年左右,烟丝生意难以为继,于是改做水果生意。每天凌晨3点多就出发,从高山公社骑自行车赶到福清县城时天刚放亮,等果农来了就开始与他们讨价还价,谈定价格装好水果后差不多已到中午,就地自己煮饭,吃完后是中午十一、二点,一般温度是40度左右,驮上300斤水果,那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火里穿行,回到高山大约是4点到4点半,等把一车的水果全都批发给商贩后一般要到6点。如此一个回合下来能从中赚取的差价约为两元钱。
为了谋生,他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连农技员,还倒过果树苗。奋斗到30岁,一切可能的生意都做过的曹德旺,成了谁也算计不过的“人精”。1975年的时候,他已为自己积累了5万余元的“巨资”,那时感觉在经济上解放了自己。
那个年代,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们,大多是像曹先生这样,身上顶着巨大的压力,才敢于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
吃过早餐,姐弟两个人坐上了开往早住、于田方向的客车,一路上摇摇晃晃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