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〇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1/2)
其实说到底,徐还杀人只为立威。
杀李承造和郭仲威或许能够起到威慑作用,但还不够的。
要想将江淮兵马彻底拧成一股绳,让他们乖乖听命,必须要威慑到所有人,包括刘光世。
手握天子剑,但权限只限于三品以下生杀予夺,动不了刘光世,也不能动他。
但狐假虎威,借惩处王德加以敲打却是可以的。
毕竟天子剑在手,若不趁机装逼一番,着实可惜。更重要的是徐还把握到了赵构,以及刘光世的心态。
刘光世畏敌,经常不临战场,在后方遥控,早已惹得赵构不快。但眼下局势危机,轻易动不得这些武将。
动不得,但略微敲打却是可以的,这完全符合赵构目前的处境,以及历来帝王心思。
赵构虽然没有明确旨意,但身为妹夫,揣度大舅哥的心思,替他出口气,想必赵构是乐见其成的。
但在刘光世固有的权术思维里,徐还是不敢自作主张的,所以必然是皇帝授意,故而难免畏惧。
深谙中庸为臣之道的刘光世,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他必须要赞同对王德处置。
毕竟只是降级而已,按照皇帝冒功,杀人灭口的罪行,仔细追究起来,斩杀都不为过,徐还等若已经卖他一个面子,岂能不领情?
当然了,徐还自己也清楚,王德虽然罪有应得,却杀不得,也不能杀。
毕竟只是狐假虎威,若杀了王德,那就彻底得罪了刘光世,可就玩大了。
何况说到底王德也是一员骁将,本身立有赫赫战功不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抗金颇有功劳,所以暂且留下他将功折罪。
反正目的已经达到了,处置了王德这个“刺头”,刘光世也服软了。这些落在众将眼里,便是明确的信号。
他们再也不敢小觑这位年轻的驸马,基本能做到乖乖听话,令行禁止,唯有如此,此战方能顺利进行。
当然了,杀了一文一武两个要员,事后肯定会受到诟病。想过不了两日,垂拱殿御案之上弹劾自己的奏疏会如同雪片一般。
这段日子以来,徐还算是明白了,大宋官员不被弹劾的概率几乎为零。
徐还对此并不担心,毕竟自己手持天子剑,有皇帝的诏书在先,是依法行事。斩杀二人也有理有据,在法理上并无不妥。
至于“不合规”或者不说不仁义这种话,并不打紧,反而有些好处。毕竟自己才二十出头,尚未过易冲动的年纪,偶尔干点出阁的事才合乎情理。
朝堂之上,越是面面俱到,心思缜密之人,越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有点冲动,有点瑕疵,皇帝应该更放心吧!
何况此番算是与刘光世不算结深仇,但闹了点小别扭,武将之间不和睦,想必也是皇帝乐见其成的。
如果有人弹劾,闹将起来,赵构再帮自己平息,也算是施恩,往后自己对皇帝自当越发“感恩图报”。
总而言之,当前这个局势下,赵构的信任对自己至关重要。
……
随着徐还在军中确立威信,驰援楚州之事自然刻不容缓,宋军当即北渡。
密切注意宋军动向的兀术自然第一时间接到消息,嘴角浮现出一阵阵的冷笑。
来的竟然是徐还,是徐还!
兀术几乎银牙咬碎,但经不住格外兴奋。
当初和挞懒定下以楚州为鱼饵,诱使宋军北上的计策,目的只在于歼敌,改变宋金之战的失力局面,找回些许颜面。
却没想到,来的是徐还,于他而言,着实是意外之喜。
黄天荡之战是他此生前所未有的耻辱,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生的污点,唯有在战场上击败徐还,才能洗刷。
只是在读沙场相逢不知需要等到何时,正式因此,兀术才默许了汪伯龙采用行刺这等不光彩手段。
可惜没杀死徐还,还凭白损失了很多精锐,闹得灰头土脸。
但而今看来,行刺似乎并非全无效果,也许正是暗杀之举惹恼了徐还,他才北上…
汉人有句话,有因必有果,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过也可能是刘光世前番战败,宋军对徐还寄予厚望,对此兀术心中连连冷笑。
既然来了,还指望回去吗?
想起在黄天荡那些痛苦的日子,兀术又想到了一句汉家名言:来而不往,非礼也!
……
挞懒也接到了消息,他的反应却比兀术理性的多。
老谋深算的脸上风轻云淡,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直至说起徐还杀人立威的情形,眼神才稍稍有变,不过那分明像是——惊喜!
一旁的秦桧不由心中嘀咕,难不成挞懒早就料到如此局面,故而这般淡定轻松?
转念一想,挞懒应该是成竹在胸。十几万大军在此,徐还轻率北上,失了水军之利,窝囊的宋军能是金军的对手?
还是等着看好戏吧,秦桧是打心眼地希望挞懒能把徐还绞杀,那样……
“秦桧啊,上次与你说的事情,考虑的如何了?”完颜挞懒冷不丁问了一句。
“都统,何事?”
“怎地?忘了?”
听到反问,秦桧才恍然道:“都统,臣…无意南归,不过若都统坚持,臣自当遵命。”
挞懒点点头,轻声道:“好好想想,准备准备,兴许快了。”
“啊?”秦桧不由一惊。
挞懒只是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良久后低声道:“本都统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这场好戏,你怎么也得上台…兴许还能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