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宋之重铸山河》

恋上你看书网(630ks.com)

首页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 第一三五章 岂能说走就走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30ks.com/102427/

第一三五章 岂能说走就走(1/2)

奉命行事!

岳飞如此,徐还也必须如此!

或许这就是杜充岛推犯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听从。

裴元衍提前来见面,不是闻讯前来迎接,而是奉命行事,给徐还打预防针。

他初见杜充求援的时候,杜充便动了心机,提出有条件的增援……

条件正是——奉命行事。

烧毁河内金军粮仓,或许不如火烧乌巢那么意义重大,不足以扭转战局。却也是天大的功劳,甚至可以载入史册。

这种事情,杜充当然乐意了,可惜他自己没想到,也没胆量去做。

当裴元衍找上门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可以顺势据为己有。不是亲自动手,却可以是策略谋划,运筹帷幄……

策划任何时候都比执行重要,功劳更大,不是吗?

于是乎,他对裴元衍做了些许暗示。

裴元衍是聪明人,当即听出了其中意味,然后不得已——答允了。

也许没有杜充的接应,徐还等人也能顺利逃回黄河南岸,可当时情形谁能说得准?再者,即便是登上南岸,金兵后续的追击怎么办?

烧毁粮草,那可是不共戴天之仇,金兵肯定会全力追击,誓不罢休的!单单依靠手中的一千人,徐还恐怕很难应付。

而且滑州等黄河以南地带是杜充的地盘,要是不答应,他会不会……毕竟得罪小人会很麻烦。

所以裴元衍不得已答应了,岳飞才会及时出现在黄河岸边。进城之后,他第一时间赶过去告知徐还。

事实上,从岳飞的言辞之中,徐还已经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意外,更不会因此责怪裴元衍。

迫不得已,他也多有无奈。

只能说,杜充着实无耻。

自己什么都不做,怠慢抗金大业,却总想着将功劳据为己有,实在有些可恶。

不过既然他要,那就索性给他。

徐还并不是在乎名利之人,相反有时候名利反而会害人,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

自己在北方做的事情已经足够耀眼,如果回到中原之后还是如此高调,难免就回遭人嫉恨,并非好事。

至于眼下之事,既然他杜充想要得到这份功劳,必然也就要承担后果。

想必完颜挞懒闻听消息后肯定暴怒,到时候这满腔怒火与疯狂报复,自然该由他杜充来承担,也只有他能承受。

何乐不为呢?正是因此,徐还没有半点介意,欣然承认了奉命行事的“事实”。

……

河内粮仓着火的消息是次日传到太原府的。

完颜挞懒听到的时候,脸色瞬间就变了,一片惨白。

数十万担粮草,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尽管金兵救火很积极,但火势太大,根本救不过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熊熊。

有的粮仓,几乎已经燃烧了一天一夜,仍旧没有熄灭的迹象。当此之时,已经全然没有抢救的意义,只能任由其燃烧……

这个损失,非同小可。

那可是供给黄河以南许多金兵的口粮,现如今付之一炬,会不会有人饿肚子呢?南边的将领们肯定要开始闹腾,如何应付也是个难题。

除此之外,此番进军河东,太行八陉虽然可以调兵,但不方便运送粮草。故而所有的粮草都是由相对平坦的河内粮仓运送而去,现在粮草被焚毁,自己的兵马怎么办?

一时间,完颜挞懒无比愤慨,拳头紧握,砸坏了面前的案几,手背血肉模糊……

是谁这么胆大包天,竟敢烧毁了河内粮仓?

很快便有消息来报,是宋国东京留守杜充派人所为。

是他?

完颜挞懒的第一反应并不相信。

所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河东与中原战区负责的金国将领,完颜挞懒对杜充这个对手自然也有详细了解。

此人胆小怕事,只是一味退让,根本不敢与金军正面对抗,和宗泽完全是两个极端。完颜挞懒从未将他放在眼里,根本不相信他敢于摸老虎屁股。

难道是扮猪吃虎?先前故意伪装示弱,然后突然一击?

但是很快,完颜挞懒便否定了观点。

黄河两岸有太多的金军密探,宋军但凡有风吹草动他都能知晓,但杜充那里并无动静。

不是他!

完颜挞懒几乎可以笃定。

随后,完颜挞懒将前线所有的消息汇总回来,一个大概的脉络便出现了。

一支纳粮队莫名其被袭击了,虽然徐还等人做了隐藏,但那么多尸体哪里藏得住?还是很快便被发现。

随后一支冒充纳粮队的人马突袭粮仓,放火烧毁了粮食。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不言而喻。

从纳粮队遭劫,偷梁换柱的地点来分析,这支人马肯定来自于河北路。

那个地点,距离五马寨并不远。

虽然暂时没有绝对的证据,但完颜挞懒已经断定,此事和五马寨脱不了干系。

好一招釜底抽薪!

大军刚刚围困了五马寨,想要断了他们的生计,却没想到人家先出手断了自己的粮草供给。

这事……

完颜挞懒连连冷笑,心中生出一个疑问,是何人如此有谋略,有胆识,有能力扮成了此事?

答案很快就有了。

杜充虽然将谋划之功据为己有,但行动的功劳还是留给了徐还,所以在表彰自己的时候,徐还也跟着沾光了。

不仅名字被写在奏疏上送去了扬州,还在滑州居民之中广为传颂。于是乎,

状态提示: 第一三五章 岂能说走就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