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最后的魂(2/3)
进来安便老老实实的拜倒在地,然而赵政确实没好气的看了安一眼,十分的吝惜的只说了一个字。毕竟在他看来,将闾的案情和死因都是极为明确的,这个安过来恐怕是又发现了将闾新的罪状。
到时候正好可以借他越俎代庖,责罚一番。
故而这会赵政是一个字都不想多说。
“回禀王上,之前安一时糊涂受将闾公子之命为其安排淫乐之事,幸得君王提醒这才迷途知返。”安没有顾忌赵政缓缓皱起的眉头,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将闾自杀就发生在把那女子撤走之后,一联想很容易让赵政想到会不会是自己的这一条命令,让将闾没有了发泄渠道,而发酵了他自杀行为的发生。
“说重点!”赵政语气有些阴沉的说道。
“是,臣本来给了那女子一些银钱让她自谋生路,然而昨日傍晚却突然到了臣的府上,言之她已怀了身孕。”
安的话一说完,赵政立时腾地站了起来。
“你确定。”赵政急急说道。
“臣已延请名医探查,此女身孕一月有余,时间上正巧吻合,故而臣断定,她肚子里的孩子应是将闾公子之后无疑,故而臣不敢耽搁,一早便来向王上禀报。”安说道。
“你做的非常喜好。”听完安的叙述,赵政一扫方才的阴霾,脸上带着笑意说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继承人子嗣看得极重,将闾虽然死了,但是若是有子嗣留下,则是对将闾最好的告慰,至少将闾这一脉并没有因此而断绝。
这一会赵政就连看安也不是那么讨厌了,知道自己是因为将闾才被调职,然而已有了将闾子嗣的消息却仍然第一时间过来禀报。
在赵政看来安有此举动完完全全说明他是一个一心为公的良臣啊,若是别人碰到将闾案这么一个烫手山芋,绝对会推出去不再沾手免得影响自己。
对将闾子嗣如此,也可以看出安之前不管是查获将闾一案,还是将闾死在大牢安都是问心无愧。
安这一举动歪打正着,不但让赵政对他印象改变了许多,而且给他留下了一个“正直”良臣的好印象。
赵政没想到安当时看似胡闹的举动,竟然会开出如此之果,然而欣喜过后赵政却开始为怎么安排这个女人和以后将闾的后人发愁。
将闾是因为谋逆而自杀,他的儿子自然不可能恢复同其余王孙一样的身份地位,然而作为将闾唯一存世的血脉,没能救下将闾,赵政又非常想为他的孩子做些什么,好让自己心理也好受一点。
一时间赵政想了数种方案都被自己一一推翻,不知道怎么安排才好。
突然间赵政看到依然跪倒在地的安,灵光一闪终于想出了个比较妥善的安置办法。
“安,孤交于你一项任务。”赵政用命令的语气说道:“待到这个孩子出生,吾命你收其为养子,但不得改其姓氏仍奉将闾之祀。”
“臣领命!”
这会的安在赵正眼中已经是那种正直然而又认死理的那种臣子了,把王孙教给这样的人代为抚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安听完赵政的安排也是心中一喜,从赵政方才的举动来看对这个孩子绝对是极为关切,能够代为抚养王孙,可以见得赵政对他已经转变了态度。
而且有了这一层关系,只要自己不是犯一些原则性的错错误恐怕都不会有事了。
……
“咯吱、咯吱……”一脸看上去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马车,在一名年迈老者的催赶下,勉力想起走着,仿佛下一刻拉车的健马一用力就会杯撤散一般。
马车上坐着一个神情落寞的,双目通红的老者,怀中抱着一个约莫只有三四岁的孩子。迎着料峭的寒风,一行清泪却顺着老人的老者的脸颊放肆奔流。
在马车的后面还有约莫三四十名妇人随着马车步行而走。
而这一行人的外围则是数百骑着骑着骏马的精锐骑兵,将这一行老弱妇孺围在了中间。
这一行人便是齐王建和他的一些女眷宫人,齐王建怀里抱着的则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如今年仅三岁。
因为齐国侍秦四十年的缘故,秦王赵政并没有将齐王建诛杀,而是命人将他及一些女眷宫人迁到共城居住。
至于赶车的老者,则是齐国上卿伊则,齐国投降这些贵族子弟王贲并没有过多清算,然而这个伊则却自愿跟随齐王当做俘虏却了咸阳,如今又是随着齐王一统迁往共城。
齐王党政之时,伊则曾经多次劝谏齐王,联合六国共抗秦国,也曾经在朝堂上怒斥后胜的卖国之举,然而当时大权在握的田建那听得进去,不止一次斥责过伊则。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却只有这个伊则,随着自己颠沛流离,而且一如当年一样的恭敬,而当年朝堂上的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早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在秦军骑兵的引领下,齐王建来到了他在共城的住地——几间看上去一阵风便可以吹走的茅草屋。
扔下一小袋粟米,这群骑士便离开了这里,在不远处安营扎寨,监视齐王建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而这一袋粟米,便是这三四十人十天的所有饭食。
虽然赵政命令道每日供给粟一斗,然而早就听到一些朝中大佬面授机宜的士兵,哪会按量供给,而且哪怕是一点也不克扣,也觉不够这三四十张嘴吃的。
很快便到了晚上,有宫人熬好了一锅粟米粥,首先给齐王建盛了一碗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